摘要:《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对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提出明确要求。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党务干部的基本功,四者之间有机关联、环环相扣、相互促进。所以要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党务干部“四力”能力是当务之急。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党建工作实践和经验,对增强党务干部“四力”,推进党建工作开展的价值、效用展开探讨,旨在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四力 党务干部 队伍建设
2016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新闻报道,要靠好的作风文风来完成,靠好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得来。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笔者认为,这既是总书记对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提出的殷切期望,也是对各级党员干部提出的普遍要求。2019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党务干部,我们同样面临增强“四力”的课题。
增强脚力,工作才有“根”
“脚力”,就是敢于走出办公室、实地调查研究、掌握真实情况的功力,是“走基层”的形象说法。称职的党务干部,首先要有一双“铁脚板”。毛泽东同志一直是主张“踏烂布鞋再说话”的。当年,他用32天步行700多公里,实地考察后写成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并留下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千古名言。只有“走到”,才能“看到、想到、写到”。如同田里的麦穗,身子俯得越低,收获才会越丰。
可能有人会说,不同时代的工作方式没有可比性。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5G都到来了,只需要打打电话、发发微信、视频联线一下,有图有真相,又有什么必要煞费苦心跑出去搞调查呢?虽然科技的便利让我们的工作更加便利,但仅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难以看到事件的全貌,单凭这些素材得出的结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令人信服。“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党务干部“坐在车里转、隔着玻璃看、拿着材料判、听着汇报断、靠着网络办”是不可能把工作做实的。
宣传工作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统一思想、教育群众、推动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政策在基层落实的情况如何?在贯彻、落实中还存在什么问题?只有职工群众最清楚,也只有到职工群众中去才能了解到。只有了解了职工群众的反映和想法,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党的政策的宣传工作。同样,对于公司层面的规章制度,我们在向机关部门了解情况的同时,还要多挤时间,到基层去,到职工群众中去,了解贯彻落实情况,把职工群众的情绪、意见和要求收集上来。如此,我们向领导反映问题时才能更有针对性,更利于推动制度规章的贯彻落实。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发挥领导参谋助手的作用,履行党务工作者的职责。
某期刊上一篇名为《基层国企党建工作调研分析报告》,列举了一些基层党建存在问题的典型案例。“会议多、文件多、检查多、考核多,基层党务干部忙得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有苦说不出。有的单位的党建就是“屋子里的党建”,桌子上摆上一大摞方案、文件,形成了“下级给上级报材料,上级给下级发奖状”的怪圈。”近年来党建工作越来越多、任务越来越重、标准越来越高,很多党务干部常常需要“白加黑”“5加2”地忙碌。与此同时,受文山会海、痕迹主义、一票否决、频繁检查的困扰,明知道“屋子里的党建”地基不稳,却也没法迈脚走出办公室。调研中,有的同志表示,“我们到基层指导工作其实也没有实质性的内容,调研也听不到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现在的工作都很忙,多数时候上级部署工作要材料时间都比较紧,有那时间,不如直接调度后直接办了,还给基层减负。”实事求是地讲,我们一些时候真的就是这样把工作完成的。久而久之,一些党务干部就认为,他们不用到基层,仅靠办公室这个“指挥中心”调度,加之他们的“加工”,就能完成工作任务。试想,党务干部如果总是把大包大揽当作尽职尽责,把越俎代庖视为主动作为,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你不放心,我不用心;你不放手,我不动手”的尴尬局面。输血不如造血,给鱼不如授渔。抓基层打基础,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基层自主抓建。上级放心放手,下级才有尽心尽力的空间;上级放权还权,下级才有尽职尽责的余地。作为党务干部,就该走到基层,针对存在的问题,告诉各单位该如何改进。而不是把指导变成“主导”,把“幕后”变成主角,弱化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越接近、越真实,越贴近、越出彩。党务干部如果长期待在办公室写材料,不下基层调研,不到一线锻炼,不熟悉基层情况,“闭门造车”,材料势必空洞无物。等到真正下基层时,抓具体工作反倒没招,或者是瞎支招,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习近平总书记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他始终坚持走入最基层调研,走进人民群众中进行调查研究,他在正定跑遍全县所有村庄,在宁德、在厦门,在福建、浙江、上海,他都极其重视调查研究。很多先进理念、发展方针,都是在缜密的调查研究之后产生的,如浙江发展的“八八战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等。领袖为我们做出示范,我们应该大力效法,切实增强脚力。须知,所有工作任务的完成,其基础和前提是在于把有关方面情况摸清楚,做到洞若观火 管窥蠡测,这样才能胸有成竹,对症下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增强执政本领,要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本领从何来,方法是何种?坐在办公室想想都是困难,到基层看看全是办法。接地气才能有底气。作为党务干部,“下基层,搞调研”绝不能停留在嘴里说说,材料里写写,更重要的是多些“你来我往”的交流,多些“人民群众无小事”的耐心,把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当日子过,当事业干。这样一来,党群关系中就没有打不开的“疙瘩”,工作落实中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增强眼力,工作才有“神”
眼力,此处不是指视力,是观察、发现、辨别和判断的能力。
眼明才能心亮。目前,国有企业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发展的关键期,利益诉求多元多样,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改革发展诸多大事、难事、急事,不统筹便失调失序,不兼顾则“按下葫芦起来瓢”。如此复杂的局面下,不增强“眼力”,就会眼里昏昏,心下茫茫。
眼力,就是强调以什么样的眼光来观察,突出的是政治“慧眼”。对于一名党务干部来说,练就既见人之所见、亦见人所未见的政治眼力很重要。“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面对“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质疑,毛泽东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作出自信的回答;面对“姓资”“姓社”的纠结,邓小平以“南方谈话”冲破了思想的桎梏。正是他们具有了拨云见日的政治眼力,所以才能在历史的转折点,作出顺应时代潮流的正确决定。当前在意识形态日益复杂的新形势下,面对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新特点,面对信息网络对思想舆论环境影响日益加深的新趋势,面对企业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新考验,如何保持足够的定力和清醒认识,不跟风,不盲从,辩是非,断美丑。任你乱云飞渡,我自咬定青山。这对我们的政治眼力提出更高标准和要求。
其次是要有理论法眼。刘少奇同志指出:“理论是实际工作的指针,没有理论,工作就是盲目的,没有前途的。没有理论的人容易被‘俘虏’,被人家天花乱坠的话所迷惑。掌握了理论才能正确地指导工作。”如果党务干部的理论水平不高,看问题的角度维度就会受限,就只会简单肤浅地就事论事,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相反,有了强大的理论作支撑,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能抓住重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党务工作者必须坚持强化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增强理论运用能力,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拒绝患上“近视眼”“夜盲症”,努力成为党建工作上的行家里手。
再次要有观察锐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及时发现问题与不足是做好党务工作的基础,是检验党务工作者是否具有政治慧眼的“试金石”。如果没有敏锐的政治慧眼,很难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与不足。只有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找出来,把它们摆到桌面上,坚持“打开天窗说亮话”,才能及时找到解决办法,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做到早发现、早预判、早处理、早解决。
增强脑力,工作才有“魂”
所谓脑力,通俗的讲,就是思考力。党务干部要有“删繁就简”的脑力。基层党建工作贯彻落实上级下达的任务,看似是按部就班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实际上在面对职工群众多种多样的诉求时,更需要党务干部勤于动脑,善于思考。基层党组织始终处于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最前沿,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在贯彻落实的时候,更加需要认真思考,确保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地。作为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解读者、落实者,怎样用最接地气的语言诠释党最核心的政策精神,如何让职工群众充分理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好上级党组织下达的各项任务,是需要思考、研究的。
“党务干部常常需要站着思考问题的制高点,替领导思考,掌握领导的思考”,这是写材料的一条成功经验。党务干部在起草重要文件、领导讲话时,思考问题的重点,应该放在“这个问题领导会怎么想?”也就是说,党务干部本人假如是领导,该如何思考这一问题,又如何把握对某个问题的处理分寸。从这个意义上说,把自己的思路调整到领导的思路上来,党务干部取得思考问题的制高点,显然是可行的,也容易取得对某一问题思考的最佳效果。
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是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一个共同课题。党建工作的难点在基层,尤其是党建的末端,这是党建基础相对薄弱的环节。一些基层的党务干部,工作方式更趋近于“抄写员”,在日常工作中不愿意动脑,工作过程存在明显的“淡旺季”,即在上级下发文件时才开展工作,照葫芦画瓢制定一些工作制度,但制定之后却束之高阁,不严格履行。由于不能做到勤于思考,工作中会出现理论学习与时俱进,工作实践步步脱节的现象。嘴上说“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可思维方式却纹丝不变,不能正确看待新事物,想问题、做事情,仍套用旧方法,过去怎么干,现在还怎么干,穿着新鞋走老路。提高脑力的关键是要勤于动脑、善于思考。老一辈常给我们说,既要埋头赶路,也要抬头看天。“埋头赶路”,就要一步一个脚印,将具体业务工作落实落地;“抬头看天”,就要勤于动脑,善于思考,跳出庐山看庐山,时刻在思辨中研究业务工作、改进工作方法。作为党务干部,只有我们开动脑筋思考企业的改革发展方向、查找各类发展制约因素后,才能更为细致总结目前的工作缺陷,借助党建工作推动生产经营更好发展。
基层党建工作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开动脑筋,强化统筹谋划、才能不断提升工作成效。工作中要统筹好已有经验和成绩,科学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确保各项工作的延续、连贯和严密。对以往好的经验做法要延续下去,一茬接着一茬干,并不断地创新丰富;对正在探索推进的方式方法,要结合实际大胆实践,勤于动脑,善于思考,不断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同时,要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推动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开展不平衡,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全面进步才是真进步,全面过硬才是真过硬。客观审视当前基层党建工作,“经验出在点上、问题出在面上”,亮点多、“短板”更多等现象仍然存在。应该在整体统筹、均衡用力上做足文章,把各单位、各层面科学统筹起来,在补“短板”、提弱项、破“瓶颈”上下足功夫,以点带面、整体推动。
增强笔力,工作才有“味”
笔力,表面意思是写作、总结的能力,实质上是指党务干部的政治素质、文化修养,知识水平和专业功底。对于党务干部来说,笔头功夫是履职本领的集中体现,是最重要的基本功。“四力”最终的落脚点还是“笔力”,无论“脚力”上的奔波,还是“眼力”上的洞察、“脑力”上的思考,如果没有“笔力”上的表达,就一切归于空、等于零。党务干部需要切切实实地把来自工作实践的积累、思考的“脑力”、敏锐的“眼力”都转化为表达的“笔力”,才能最终形成破解发展难题的思路、措施、政策和制度。
好笔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拥有的,必须坚持不懈,久久为功。需要善于学习,不断积累文化知识,做到心中有墨、胸有成竹;需要勤于练习,善于总结,以钉钉子精神,刻苦钻研。具体说来,就是要培养自己写笔记、做记录的好习惯,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要随时记录新问题、新点子;在走访职工群众时,要记录好他们的各种诉求;在进行总结、制定方案时候,要时刻记录新想法,做到融会贯通,确保实施方案行之有效,让党建工作不仅仅是党建工作者的党建,更是全体干部职工的党建。
我们强调“笔力”的重要性,是因为一份详实的要求可以让下级迅速领会政策意图加以落实,一份扎实的报告也可以让上级迅速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无论是从上到下的检查监督,还是自下而上的汇报工作,写好材料都是串联各级干部之间不可或缺的那根“线”。但是,材料不能代替实干,没有工作成果只会带来变味的材料。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这样一种说法。“工作不够,材料来凑;工作做得好不好,全靠材料汇总表;工作方式新不新,全看写手精不精。”看似戏谑的总结却精辟地点出了写材料、干实事、看成效之间的不协调。作为党务干部,我们不能当“空心”的笔杆子,是因为“空心笔杆子”在工作中只会文件到文件、材料到材料,疲于应付各类写作任务,没有时间去认真调查研究,就只能想着把形式玩出花,这样做工作,工作必然做不实。
增强笔力,首先要贴近职工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并提出“三少三多”:“要少一些结论和概念,多一些事实和分析;少一些空泛说教,多一些真情实感;少一些抽象道理,多一些鲜活事例。”习近平总书记是运用群众语言的大师,他说的“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张蓝图干到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等等,深入浅出地诠释了党的政策方针,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话语。这些都充分说明,增强笔力,关键在于贴近职工群众。脱离了职工群众,再有文采也写不出精气神。其次,增强笔力要把握好时度效。党务干部必须做党的理论宣传工作的先锋,而宣传工作中时度效又是关键的因素。毛泽东同志说:“对具体问题要作具体分析,新闻的快慢问题也是这样。有的消息,我们就不是快登慢登的问题,而是干脆不登。”一条新闻到底有没有报道价值,以什么样的方式在什么时间报,用多大力度以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都要仔细揣摩、认真掂量。该快的要第一时间发布,该慢的要三思而后行,该造势的要浓墨重彩,该淡化的要低调处理,是局部问题的不要渲染成全局问题,是个别现象的不要给人造成错误的整体印象,确保宣传工作符合中央精神、符合工作实际、符合客观规律,努力达到最佳效果。
综上所述,“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一个有机联系、相互促进的整体,“四力”是通过具体的工作实践和最终的材料实践统一起来的。“脚力”是基础,没有来自“脚力”的实地考察,“眼力”的观察就很难做到督导精准,“脑力”的思考和“笔力”的表达也就成了无本之木。反过来,没有“脑力”的深入思考和“笔力”的传播实践,“脚力”的求索也可能是无的放矢,“眼力”得来的观察也可能以偏概全。
脚行万里眼自开,思如大江笔如锋。生逢这个伟大时代,有幸作为一名党务干部,既是无上荣光,也是沉甸甸的责任。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抓住工作的“根”、“神”、“魂”,用心用情用力,把工作做得更有“味”。
参考文献:
[1]苗国富. 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N]. 焦作日报,2019-04-17(012).
[2]建萍.山西召开新闻战线增强“四力”专题评议会 引导推动新闻工作者进一步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J].新闻采编,2019(01):2.
[3]蔡名照: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更好完成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J].求是,2019(07):
[4]中国记协号召全国新闻工作者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J].电视指南,2019(03):7.
|